以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控制为代表的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初创阶段
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科学的大发展,美国的费根堡和朱兰正是在这种新情况下,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新概念,开创了质量管理的一个新的时代。其中,朱兰提出质量管理必须关注的三个环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也就是著名的“朱兰三部曲”,并于1951年首次出版了《质量控制手册》,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权威著作,朱兰也因此被誉为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
同期,1961年费根鲍姆出版了《Total Quality Control》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该书结合当时质量管理实践的现状指出:
①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
②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
③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
④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费根堡提出了将质量管理范围由制造扩大从设计到销售的各机能中。强调TQM 首先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制度,能确保集合公司内各部门的共同力量在质量规划、质量维持,以及质量改进上做最大的努力,使公司运营在营销、研发、生产与服务各环节皆能处于在成本最经济的水平之上,并达成顾客完全满意。
其次,费根鲍姆也强调指出,TQM 中的质量,并非追求产品绝对的最佳品质表现,而是要针对顾客需求而言,强调其中顾客的需求需要包括:产品的实际用途,以及产品价格。而要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就需要履行如下4 个步骤:
1)设定企业质量标准;质量管制不是无的放矢,它必须由公司制定指导方针,及提供资讯。这些资讯包括:流程与机械的产能和正确性,可供行销活动使用的产品质量的真实资料。
2)针对客户需求开展持续性的评价,评估交付结果是否与标准一致;费根鲍姆建议企业要不断地衡量和监督消费者使用产品所反映的满意度。
3)采取改进措施;强调企业负责质量管理职责的经理是成功的关键,而质量就是顾客所认定的标准,不是工程师或销售代表可以定义的。组织中的人员、知识、技术、态度、操作的机器和制度,需要对照企业质量的表现和对质量目标的要求不断提升和改善。
4)规划改进标准;只有当组织认同并接受质量管理是一种透过公司所有部门所推展的过程时,此时的管理,才能产生最有效的质量。当企业所有成员都有参与质量改善的机会时,质量的管理,才能达成最大的效果。
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界的管理者这时开始深度了解和学习西方在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当中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到了1962年,在日本企业的基层工人都开始在企业管理者的推动和影响下积极投身并参与到企业的质量改进各项工作中,并形成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管理概念,日本企业对外称其为:全公司质量管控(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CWQC)模式,进而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集团化,CWQC又进一步扩展为GWQC(Group Wide Quality Control)模式。它在TQC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糅合了“工人参加管理”“三检制”“三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等适合日本企业和文化特质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强调企业中各级垂直组织的指导与横向机能组织的协作,以打破部门本位思想,最终有效地成就了日本式的质量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