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在笔者上一篇专栏文章中,围绕着行业内现有的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着重介绍了以三大国家质量奖所代表的卓越绩效模式为核心的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该体系立足于考核及评价企业组织整体的经营质量与管理质量,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应用,这类评价体系在其创始国的大力推动和指引下,在全球的企业界获得了高度的认同,并树立了以之为标杆的示范效应,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在综合质量管理水平上的成长和提升。而在接下来的本篇中,笔者将进一步讲解以企业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水平和能力为评价对象的成熟度模型,并分析我国在该质量成熟度体系上的相关应用和表现。

作为这一类评价模型的典型代表,我们首先要了解和认知的是麦肯锡质量成熟度模型。自20世纪后半叶起,作为世界领先也是全球最大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通过对全球167家日本、美国、欧洲等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水平及其结果表现的跟踪调查,设计了一个四级模型以考察质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具体如下图所示: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其中,该模型所涉及的核心评价要素包括:

  • 最高管理层参与确定质量目标;
  • 以质量保证专家作为质量管理实施顾问;
  • 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升对质量问题的反应速度;
  • 注重预防而非补救;
  • 强调将质量控制在企业作业流的上游,即一线操作人员积极开展并实施自检验;
  • 积极将供应商纳入产品开发,实施结合供应商的共同设计;

而该模型应用的结果则表现为:

  • 企业实现以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手段;
  • 企业整体质量水平处于受控, 并保持持续优化;
  • 良好的企业内外部客户沟通和理解;
  • 质量管理人员拥有针对质量问题的决策权;
  • 质量问题能够控制在现场,并由一线的操作工解决问题;
  • 建立起持续高效的QC小组,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意识和文化;
  • 企业和员工都能满意;

在上世纪末麦肯锡公司在全球主要汽车工业国家中利用该模型所开展的一次质量成熟度评价研究显示,如果按照该模型所指示的四级成熟度来判断,那么日本企业约有85%处于三级和四级水准;而处于同一级别的英、美企业的比例则分别为:英国67%; 美国44%;意大利8%;德国 5%;处于一级和二级成熟度水平的企业在不同国家的汽车制造业中的表现则为:西班牙、葡萄牙 80%;德国70%;法国60%;意大利 60%。如果说上述这些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质量成熟度水平尚且如此的话,那么,作为新兴正在从传统农业文明逐步迈向工业化国家的我国企业的质量成熟度水平表现又当如何呢?

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发布的 自1988到2007年20年国家抽查产品质量状况统计数据看,如下图示: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我国到2007年止全国产品的质量国家抽检平均合格率水平为77.3%,而且从上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来看,在自1988年以来的二十年间,全国的产品抽检平均合格率一直是在该水平上下浮动。如果是以这样的质量水平采用麦肯锡质量成熟度模型来评价的话,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在该模型中当企业的质量成熟度达到第一级,也就是最基础的“检查”级时,该企业所应该具备的质量水平表现为平均产品合格率达到0.48%,即企业的百万单位缺陷品数量为4800个单位;而如果我们的平均不合格率为22.7 %(平均合格率为77.3%,见上表)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我国企业的百万单位缺陷品数量将高达22700个单位。如此规模的不合格品数量表现就意味着虽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的工业化总体水平和产业规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我们的质量成熟度水平却是连最初级的“检查”级也还未达到和实现,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这些在质量界、在管理界所工作的同仁去反思,去研究吗?

面对今天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质量问题早已从一个经济问题、技术问题发展成为构建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科技发达的核心基础,和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作为一种研究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关键要素–-产品及其实现过程,来评估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实际水平的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即在测定企业当前质量管理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先进优秀企业以确定自身差距,找寻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向和路径,以最终实现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持续改善。 与之前围绕着三大国家质量奖所代表的“卓越绩效”相比,这一类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更加容易为企业所采纳和推广,也更容易帮助企业在相关数据的支持下开展自身的持续改善和变革,从而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一点,在由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主持开展的《2009 年上海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中所采用的分析模型也可见到其应用的影子。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上海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全面分析上海企业质量管理现状,2009年所开展的上海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在充分借鉴克劳士比“质量成熟度方格”、麦肯锡“质量等级评价模型”以及 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评估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与过程中的:领导作用、设计与开发、制造过程、产品检验、供应商、销售与服务、信息与测量、质量与安全等企业质量管理的 12 个方面,共50个问题,将企业的成熟度共分为 5 级。详见下图: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2009 年上海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 唐晓芬)

调查最终结果显示,如下图: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2009 年上海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 唐晓芬)

正所谓落叶而知秋,如果说一向走在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前沿的上海在企业的质量成熟度水平表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那些分布在一个资源本就分配不均、基础工业本就薄弱、人才和教育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的广大国土面积的其他地区的企业,其水平也就可以略知一二了。而这一切,也正是所有从事于管理领域、质量领域的人们所应去思考和努力解决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全面而清晰地了解自我、认识自身企业的当前水平和能力,恐怕就是企业和任何一个企业中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专业人员所应首先去掌握和面对的。由此,企业合理地选择并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成熟度评价和监控体系来正确剖析自身、发现差距、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而可行的发展方向就尤为重要而且必要了。

可喜的是,尽管面对诸多的不足和缺陷,随着中国经济深入而稳健地发展,国家正从各个层面加大在质量管理水平能力建设投入的力度。2001年中国在借鉴并结合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质量能力评价体系,之后于2005年起正式命名为中国的“全国质量奖”,并以之为核心树立了指导中国本土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原则和方向。见下图。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作为当前中国企业在经营质量方面的最高奖项,该评价体系一直致力于引导国内本土企业关注市场竞争的焦点,专注于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提升,进而真正实现企业整体经营质量的逐步成熟和优化。从其2003版本所公布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来看,见下图,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该体系一方面重点关注企业主管领导在推动质量改进与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更加强调了企业在面向客户和市场的产品开发与设计、工艺能力精度的数据化表现、过程能力分析和企业经营结果等各个方面的整体表现。力求做到实现对企业从客户端需求整理、产品全过程设计与实现、最终用户交付所带给客户和市场的满意度感受等各个方面都能给予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从而真正确定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能力水准,并在差距对比中找寻正确和切实的改进方向和提升目标。而这一评价模型及其评价目标的实现与贯彻,也只有当这一模型及其所确立的目标在现实社会中的 有效实现和执行,才能真正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国家十年质量工作纲要中所确立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详见如下: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三)

《国务院高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结论:

言及如此,就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而言,无意去争论本系列三篇同名专栏中所介绍的各种质量成熟度模型的优劣及高低,更多的则是一种借鉴和讨论。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企业的行业不同,身处的市场环境和产品特征也不尽相同,各国的国情及文化更是各有特色,世界既然是多彩的,那么如何去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阶段和目标的质量成熟度评价体系就必将是由企业自己来抉择和确立的。只是同为身处企业管理一分子的笔者,在此真心地期望所有的同仁和同行能够真正地回归到企业运营的本质与核心,站在企业长期及战略的高度去规划自己的企业,去谋划未来的发展。自古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每一个企业都能从真正的自我剖析开始去认知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去实实在在地结合自身当前的能力制定可行的目标和规划,那么笔者相信,实现卓越绝不容易,要引领质量更是要有艰苦的付出和投入,但正如圣人所言: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假以时日,未来“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是一定可以为所有质量人,所有有志于提升中国产业开发和制造能力的有识之士所期待和见证的。